Last 5 Days

善意的龙

请点击这里阅读经文
世上很少有事情比被误解更让人痛苦,尤其当那种误解来自一个声称关心你的人。在他的书《善意的龙》(Well-Intentioned Dragons)中,马歇尔·谢利(Marshall Shelley)描述了一群基督徒:他们真心想要帮助教会,也诚恳地相信自己说的是对的、做的是对的,但却在无意中带来了伤害而不是医治。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,但说话的时机、语气或假设偏离了真实的需要。结果是什么呢?本该带来安慰的言语,却在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痕。
在约伯记第 18 章中,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“龙”:比勒达。他认为自己是在神的真理辩护,维护神的公义。但在对约伯的第二次发言中,他的语气变得更加严厉和控诉。与第 8 章相比,那时他还稍微给约伯留下一点点希望,而在第 18 章中,他已经完全放弃了温柔。他深信“报应神学”——恶人受苦,义人得福——这个理念,使他无法看见约伯所经历的真实处境。他理所当然地认为:既然约伯在受苦,那他一定犯了罪。
比勒达没有用同理心贴近约伯,反而在第 1 至 4节中否定了约伯的清白,指责他骄傲、固执。比勒达质问说:“难道大地为你见弃 ”, 言下之意是,约伯的抗辩似乎在挑战世界的道德秩序。他无法想象一个义人也能受苦,于是得出了一个轻率却伤害极大的结论:约伯是恶人。
在第 5 至 21 节,比勒达用了非常诗意却残酷的语言,描绘了恶人走向灭亡的景象。他描述恶人的灯熄灭(v5)、脚步被网罗缠住(v9-10)、名字被人遗忘(v16-17)、后裔被剪除(v19)。这些形象虽然生动,却对一位已经在极大痛苦中的人来说,无疑是再次打击。比勒达的神学虽然包含了一些真理,但他的应用却完全错位。他试图 “为神发声”,却无意中给约伯带来了更深的伤害。
比勒达成为我们每个人,尤其是那些在教会中带领、牧养的人,带来了极具重要的提醒。我们很容易成为 “善意的龙” ,说出真理却不带着温柔,分享洞见却缺乏他者的理解。即使我们说的话在教义上没有错,若缺乏爱与分辨力,也可能变成打击人的利器。
以下是一些现代版本的“龙语”,虽然出于好意,却可能无意间带来伤害:
“为什么教会不处理这个问题?” 或 “我只想提醒你一件事,重要的事。” 若这些话语没有伴随着愿意参、理解问题、解决问题的态度,听起来就像是在批评。真正的关心应引导人进入爱的行动,而非单纯指责。
“我只是给你一些反馈,希望我们变得更好。” 反馈确实重要,但时机、语气和关系也很关键。若缺乏这些,即使是好意,也可能成为压垮人的重担。
“你需有要多一点信心。” 这句话暗示对方的痛苦是因为信心不够,会加深他的内疚与羞耻,甚至使他更加孤立。
“你要虚心学习,神在教训你。” 虽然神确实会通过苦难来教导我们,但这句话可能让神听起来像一个冷酷的审判者,而不是温柔同在的救主。
问题往往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,而在于我们 “怎么说” 和 “什么时候”说。一个 “善意的龙” 可能把真理说的头头是道,但若缺乏爱与分辨,这真理就可能变成伤人的武器。善意的龙通常更喜欢批评而不是安慰,而这种态度往往会摧毁教会群体中最需要的热情与士气。
亲爱的弟兄姐妹,作为耶稣的跟随者,让我们立志成为“恩典之子”。让我们选择同理而不是假设,选择陪伴而不是定论。在我们说话前,不妨先问自己:“这话是否有帮助?是否带来医治?我是否以爱心说诚实话?”最终,重点不单单在于我们是否正确,而在于我们是否反映出基督的心——那位不是来定罪、破碎之人,而是带着怜悯来拥抱他们的主。
祷告:亲爱的天父,我们不完全,但求祢帮助我们保持警醒,在说诚实话的时候,也有爱与谦卑。帮助我们建立一个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文化,不是拆毁、绊倒,而是造就、恢复。愿我们在群体中活出祢的温柔与恩典。奉主耶稣的名祷告,阿们。